Home News Events & Fairs Live Community Updates Topics Group Discovery Supply & Demand Jobs {{ item.label }} {{ item.label }}
Information details
双11过亿、15倍增长,中国挑战者会改写奶酪市场吗?
3 Last year
概要:奶酪的增速尤其亮眼,2021上半年国内奶酪市场零售额同比增幅35.3%。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下,目前由乳企巨头主导的中国奶酪市场,新创品牌是否也有机会分一杯羹?

  在文章开始前,我们有两个问题。

  1、中国乳制品市场,现在零售额增幅最快的是什么品类?

  A、液态奶;B、酸奶;C、奶粉;D、奶酪

  答案是D,奶酪。[1]

  2、2020年,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大约是多少?

  A、0.2kg;B、0.5kg;C、1kg;D、10kg

  答案是A,0.2kg。[2]

  奶酪的增速尤其亮眼,2021上半年国内奶酪市场零售额同比增幅35.3%。[1]

  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下,目前由乳企巨头主导的中国奶酪市场,新创品牌是否也有机会分一杯羹?

  我们想到了一个才成立两年多的奶酪品牌,在当时,新品的卖点吸引了我们的关注。“低钠高钙的原制奶酪适合宝宝,真的戳中宝妈了!”“奶酪零食用来配红酒,听起来很不错!”

  然而试吃时,部分同事却被产品“劝退”。“口感偏硬,可能买了小宝宝也不太会吃。”“奶酪零食居然是辣味的,难吃到想哭。”

  在内测时就遇到了质疑,中国消费者会愿意花钱买这样的奶酪吗?在当时,我们对于这个品牌,以及中国奶酪市场的未来,仍存有许多疑惑与不解。

  然而,该品牌今年双十一线上全渠道总销售破1亿元,销售量为2020年双十一的15倍。又获得众多资本关注,今年上半年获得红杉资本领投1.5亿元,2020年挑战者资本投资2000万。

  这个品牌是奶酪博士。它在内测之后,又做了哪些改变让它拿下目前的成绩?

  01、机会与先行者:中国奶酪的迷茫与尝试

  今年11月,一篇名为《谁动了中国人的奶酪?》的文章在笔者朋友圈刷屏。中国奶酪市场在“爆发”的前夜,似乎格外受关注。[4]

  中国人爱吃奶酪吗?

  爱吃。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在四年增长近四倍。在2012年为0.046公斤,2020年则增长到0.183公斤。[2]

  但和其他国家相比,2020年中国的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欧美平均水平的五十之一,日韩的十分之一。[2] 在我国,奶酪并非多数人的日常选择。

  2021上半年奶酪品类的增幅达到35.3%,而中国食品工业增速自2014年首次跌至个位数后,一直保持5%左右的低增长。[3]业内有多个声音看好奶酪市场,预计奶酪5-10年将达到千亿规模。

  目前中国奶酪市场格局如何?Euromonitor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奶酪市场前三名分别为百吉福(26.4%)、妙可蓝多(12.5%)、乐芝牛(6.8%),CR3集中度为45.7%。

  到了2020年,前三名分别为百吉福(24.8%)、妙可蓝多(22.7%)和乐芝牛(5.2%),CR3集中度为52.7%。第二名的妙可蓝多迅速增长,市占率逼近百吉福。

  2021年,妙可蓝多以(27.7%)超过百吉福(24.4%)成为市占率行业top。[5]

  妙可蓝多在2016年重组上市成为“中国奶酪第一股,在2017年转型以奶酪为主营业务,此后逐年快速增长。从百吉福到妙可蓝多,新王旧王的交替,也代表着中国奶酪市场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不过,目前中国奶酪市场仍处在蓄力增长阶段,它为什么还没有到达真正的爆发期?市场目前存在哪些痛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巨头的尝试

  有奶酪品类的投资人表示,欧美的奶酪市场不同于中国。在欧美,奶酪是佐餐的产品,人们在三餐中都会吃,奶酪甚至可以类比为中国的调味品和豆制品。但在中国,奶酪却受到了“冷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更多作为配料存在于奶酪焗面、芝士披萨、芝士奶盖茶饮…

  在中国,由于缺少“天然的土壤”,奶酪似乎并不是一个容易创新成功的品类。

  在2010年左右,中国乳企就做过推动奶酪品类的尝试。光明曾推出“小小光明”奶酪品牌,然而在2012年,小小光明却因使用婴幼儿食品中不能添加的乳矿物盐成分,受到消费者质疑。[6]

  国际金融报曾报道,此次“乳矿物盐”风波后,乳企也逐渐退出1-3岁婴幼儿奶酪产品市场。

  2017年,伊利建立“酪艺”品牌,推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产品“海鱼芝士小食”。然而在推出了6种口味后,这款常温奶酪零食暂停了宣传推广。在2020年,我们看到伊利打造的奶酪零食品牌妙芝,推出口袋芝士,仍然看好奶酪的零食化方向。

  尽管想撬动中国消费者的奶酪并不容易,但业内没有停止过尝试。

  2、同质化的产品

  2018年,妙可蓝多推出儿童奶酪棒,并迅速一炮走红,2019年妙可蓝多上半年年报显示,核心单品奶酪棒销售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49%左右。[7]品牌“洗脑式”的宣传语“奶酪就选妙可蓝多”,还被益普索Ipsos选为《2020年中国广告语盘点》TOP10热门广告语的第三位。[8]

  妙可蓝多在奶酪棒上的成功,似乎也让其他品牌看到了奶酪赛道成功的捷径。这种品类门槛低、毛利率高、“零食感”强的奶酪产品也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品牌竞争。百吉福之后,妙可蓝多、妙飞...品牌纷纷靠奶酪棒各自占据市场。

  奶酪棒的火热,也吸引了许多“跟随者”。类似的制作工艺和雷同的产品卖点,已经让产品非常相似。而在包装设计方面,一个色彩鲜艳的背景+一个动画IP,也成了奶酪棒的“标配”。

  奶酪棒推动着奶酪品类走向热门,但也逐渐陷入同质化的困局。

  3、品牌定位不精准

  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主流奶酪品牌,很难说有着一个精准的品牌定位。从产品线来看,品牌同时布局C端奶酪零食、家庭烘焙,以及B端的餐饮渠道。百吉福、安佳、妙可蓝多的马苏里拉奶酪,都常用于餐饮门店。

  从目标人群看,品牌想要抓住从儿童到成人全年龄段的消费者,目前仍缺乏聚焦于部分用户的产品。反观国外的奶酪品牌,卡夫菲力以涂抹式奶油奶酪闻名,Horizon一系列奶酪都主打有机,安佳的奶酪则多用于烘焙烹饪。

  没有明确的定位,品牌无法建立在一个品类中的代表性形象。

  02、初探索:挑战者入局

  时间回到2019年,奶酪博士创始人Jason放弃DMK中国总经理职位,和他曾在荷兰留学的妻子Tina,以及荷兰最大超市Albert Heijn的奶酪采购负责人Marlijin一起搭建了跨国团队,创立了奶酪博士。

  那么问题来了。如我们前面提到,2019年中国奶酪市场已经被百吉福、妙可蓝多和乐芝牛三家品牌占据近半数市场份额。怎么才能从外资主导、乳企扎堆的奶酪市场中,抢占一份“奶酪”?

  奶酪博士的做法是,推出原制奶酪“小圆奶酪”。

  我们猜测,奶酪博士选择原制奶酪,是想区别于妙可蓝多、百吉福、乐芝牛等高市占率品牌所主要销售的奶酪零食、烘焙奶酪,做更高端的非再制奶酪。

  1、错位竞争

  对于父母而言,给宝宝吃的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他们会愿意花更多钱购买奶酪吗?

  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原制奶酪比再制奶酪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从产品配方成分来看,再制干酪的干酪比例一般为15%以上,而小圆奶酪,干酪比例为100%,作为原制奶酪有更高的钙含量,且无额外添加糖等调味剂。

  除了高钙,消费者对奶酪还有什么潜在需求?

  年轻的父母们希望宝宝适量减少钠的摄入,避免给宝宝带来过大的身体负担,在选择奶酪时也有相同的考量。

  我们也研究对比了市面上部分奶酪产品的成分表,发现相比奶酪棒,奶酪博士的低盐高钙小圆奶酪,含有更高的钙钠比。

  2、遇到瓶颈

  然而,主打干酪比高、高钙低盐的奶酪博士,并没有让品牌在创立初期就爆红。我们翻了2020年双十一榜单,天猫母婴类目、儿童零食等榜单中没看到奶酪博士的身影。

  此时,该品牌已成立了一年半左右。产品差异化,为何没能让奶酪博士从赛道中跳出来?

  是哪个环节不对,是价格、产品,还是品牌?以消费者高端需求切入的奶酪博士,在完成了从0到1的目标后,为什么没能从1到N?

  粗略计算一下,相比其他奶酪儿童零食,奶酪博士的定价处在“断层”的高位。我们看来,消费者没有感知到奶酪博士高定价所对应的价值。

  当时的奶酪博士,存在三个问题:

  1、产品看起来没有高端感

  2、产品包装缺少体系

  3、消费者对品牌没有认知

  尽管奶酪博士有小圆奶酪、奶酪棒这样的核心产品,但没能区别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热门奶酪产品。

  03、再出发:重新定位

  我们观察到,奶酪博士在今年11月调整了品牌定位。

  在调研奶酪博士时,我们刚好发现,品牌策略公司汤臣杰逊在公众号分享了奶酪博士的案例。据了解,汤臣杰逊参与了奶酪博士品牌策略和定位升级,以及品牌识别体系构建。

  于是,我们进一步采访汤臣杰逊,并大致梳理出奶酪博士的品牌策略:先明确品牌定位后,建立核心价值。

  1、定位聚焦:只服务一“小”部分人

  乳企巨头们都在瓜分奶酪赛道的“蛋糕”。

  2021年前三季度,伊利奶酪业务零售端整体同比增长180%;

  蒙牛2020年表示成立了爱氏晨曦奶酪公司后,业绩和市场份额取得高速增长;

  光明于今年12月推出“不加水的纯奶酪棒”卷入奶酪棒品类;

  ......

  既然已经有非常熟悉的乳企,消费者在凭什么要选择陌生且产品定价高的新品牌?想要占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并没有那么容易。

  汤臣杰逊表示,奶酪博士需要打造高端定位,当一个新品牌的价值建立起来,就无关乎价格这件事情了。

  一方面,奶酪博士开始建立“专业”的形象,离开产品在价格带上的对比,直接从“奶酪专家”来和其他产品比出价值来。

  另一方面,要聚焦宝宝奶酪,下架了三分之二的奶酪零食产品。创始人老陈提出“专研0~6岁宝宝真奶酪”,以及创立的愿景——为中国下一代提供更好的补钙方式。

  2、围绕定位:多维度强化品牌认知

  (1)价值锚点:0-6岁宝宝真奶酪

  其实奶酪博士想打造“专业”形象的期望,从其品牌名就可见一二。“奶酪”两字展现品牌专注奶酪品类,而“博士”则带来对品牌作为专家形象的联想。

  汤臣杰逊认为,竞品盲点也就是奶酪博士可以用来打的价值锚点,希望聚焦到一点上,让奶酪博士在消费者心中建立=0-6岁宝宝真奶酪的印象。

  有投资人表达了对品牌导向逻辑的认可:在外资品牌中,无论是专注家庭日化的宝洁也好,或是饮料巨头可口可乐,都从品牌侧做了很多投入。在新消费品牌时代,奶酪选择打造品牌会是一个合适的思路。投资人表示,相信在前期多做一些品牌积累后,品牌能从一二线城市,慢慢走向下沉市场。

  (2)目标消费者:从儿童到父母

  目前的儿童奶酪,大多以流行的卡通IP吸引儿童,并激发父母购买行为。无论是伊利的冰雪奇缘、妙飞的超级飞侠、还是妙可蓝多的汪汪队,都是以儿童兴趣为导向。

  然而,奶酪博士选择以父母为品牌想要沟通的目标消费者。可以发现,奶酪博士并没有选择从成分、产地等来讲品牌故事,而是跳出这些维度建立奶酪博士CSCS分阶奶酪高钙系统,针对婴童各年龄段不同的钙需求建立产品体系。

  我们关注到奶酪博士的分阶系统时,马上联想到了分段位的奶粉产品。汤臣杰逊的答复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想。品牌的确利用了母婴产品的段位认知,打造奶酪博士CSCS分阶奶酪高钙系统,从而向宝爸宝妈传递品牌的专业性和价值感。

  我们也猜测,奶酪博士建立的分阶系统与创始人Jason过往的经历相关。Jason有超过20年乳企工作经验,曾在DMK、惠氏等乳企担任管理职位。而在奶粉行业,就一直以分段的方式,帮助父母选择适合宝宝的阶段性配方。

  汤臣杰逊认为,在寻找价值锚点的时候,去套用消费者的现有的认知进行套利,是更快速的,也是更有效的,品牌不需要建立一个新概念去教育消费者。奶酪博士的产品使用者为宝宝,而主要消费者为父母。他们都希望给宝宝选更好的奶酪来补钙、增加营养。品牌也希望通过分阶系统、分阶产品矩阵作为信用线索,传递专业性、价值感,在母婴赛道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3)品牌形象:体现专业感

  有了品牌定位,如何进一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呢?

  视觉是传达品牌定位的重要载体,也是最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

  我们发现,奶酪博士的包装设计思路,不同于其他奶酪品牌。奶酪博士的产品包装,没有选择鲜艳色彩和热门IP图案,而是黄色、蓝色为主。

  汤臣杰逊表示,为了建立专业感,奶酪博士的品牌视觉不适合输出很多颜色。因此,在升级视觉时,对所选取颜色要求非常苛刻,既要体现专业性,也要展现品类感。所以品牌最终选用“探索蓝”和“奶酪黄”并加以延展,既能体现专业感,也能保留奶酪品类本来的颜色。

  对比可见,奶酪博士过去没有统一的视觉体系。这样一来,消费者很难建立产品之间的联系。

  现在我们发现,奶酪博士的做法是增加统一性,全部产品中都带有新的LOGO、奶酪博士形象以及分阶高钙系统的标识,从而将小圆奶酪、小圆奶酪脆、奶酪棒等产品进行串联。

  可以看到,现在的包装上,都有一个类似于“骨骼”的建立蓝色的可延展性品牌符号。不难发现,这是利用奶酪博士CSCS分阶奶酪高钙系统,来建立产品视觉的体系化的方式。同时,该“骨骼”的品牌符号形状,可以让消费者联想到高钙有助骨骼发育。

  奶酪博士在公众号上表示,过去在白金奶酪棒上博士IP的效果不错。在新系列的包装上也可以发现,奶酪博士怀里抱着的物品进行了变化:从单一的奶酪,变成了不同的产品。

  简单点说,在新的品牌视觉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分阶数字选年龄段,通过IP形象博士怀里抱着的奶酪形态选对应的产品,直接感知品牌想传递的价值感、专业感。

  我们搜索早期奶酪博士的投放还发现,奶酪博士通过与年糕妈妈、老爸评测等KOL合作来树立“专业”形象。这些KOL通过输出母婴专业内容,而在宝爸宝妈群体中具有一定声量,也能帮助品牌打造。

  笔者也从年糕妈妈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年糕妈妈见证了奶酪博士从0到1,奶酪博士保持每月一播的频次,在今年双十一,还获得年糕妈妈平台零辅食类目TOP1。

  不过,我们看到在今年10月31日,奶酪博士宣布品牌代言人。由于没采访品牌,未能了解品牌的内部策略。

  但奶酪博士官宣时,表示是因为“缘分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奶酪吃上头了,突然就说想做我们的代言人”。

  当妙可蓝多、妙飞选择代言后,奶酪博士找明星代言只是“跟风”吗?代言人对奶酪博士想打造的专业形象和IP有效吗?

  我们认为,既然已经选定了IP,就应该持续围绕IP形象进行宣传。明星代言是品牌扩大受众群的一个“常规操作”,但并不符合奶酪博士的“专家”形象,相比之下奶酪博士的IP更适合目前的定位。

  从用户认知和商业效益双赢来看,奶酪博士的品牌升级,虽然在双十一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仍有需要更聚焦的打法。

  04、潜力和挑战:中国奶酪未来可期

  中国奶酪市场的潜力,一直被行业所期待。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奶酪市场未来将达到千亿级别,预计最高到3000亿级别。[1]

  在过去,市场推动中国人喝纯牛奶,实际上也在讲中国孩子成长期需要补充钙质,并细化成“长得高”的呈现方式。在我们看来,奶酪博士的切入角度,正是抓住了人们对乳制品“营养”“补钙”的既有认知,将奶酪和乳制品升级连接在一起。

  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奶酪在升级乳制品方向上的新机会。从长期来看,消费者一定会追求更好的东西。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从营养成分,例如钙含量、氨基酸含量来看,奶酪本身是一个更好的乳制品。

  奶酪博士目前的成绩,只是品牌错位竞争的阶段性成功。而未来如果面对各大乳企和跨国巨头进场的威胁,壁垒或许显得没那么高。

  巨头如果也入场做原制奶酪,奶酪博士该怎么办?

  我们发现,奶酪博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显露出其“野心”。

  在对外官宣奶酪博士的品牌升级时,奶酪博士曾进行了一场“荒野上的发布会”。发布会的拍摄地,就是奶酪博士将建立工厂的地址。

  1、针对国内市场的特色化产品开发,提升上新效率和产品质量。奶酪博士目前推出了奶酪棒、奶酪脆都在中国生产,自建工厂能更好地解决奶酪品类的本土化问题。

  2、提前布局,直面供应链端的竞争。一旦奶酪市场走向真正的爆发,如果品牌仍然都使用第三方工厂,肯定会遇到一些排他或者一些竞争对手的问题。所以长期发展的生意角度来看,自建工厂也是一个品牌早晚要做的事。

  但是要建立产品壁垒并非这么简单,比如就我们所知,奶酪博士的小圆奶酪系列产品,仍然依赖于荷兰生产。

  奶酪博士与荷兰工厂是否建立排他的合作模式仍属未知。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依靠使用钾元素来替代钠元素,从而降低奶酪中钠含量的技术并非不可复制。

  奶酪博士未来还将面对更多挑战。

  中国奶酪品牌能够主导定义中国奶酪市场吗?答案是未知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奶酪市场爆发的“前夜”,奶酪博士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挑战者,同时行业也需要更多奶酪博士一样的挑战者。

  参考来源:

  [1] 尼尔森零研数据,2021年上半年

  [2] 上海证券:奶酪正处黄金期,国产品牌崛起

  [3] 国家统计局,2015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数据

  [4] 谁动了中国人的奶酪?2021年11月22日,财经国家周刊

  [5] Euromonitor欧睿信息咨询,数据包括加工和未加工奶酪,2021年市占率表现数据截至8月

  [6] 上海工商局:已通知超市自查下架“小小光明宝宝奶酪”, 2012年9月9日,和讯网

  [7] 妙可蓝多2019年上半年报

  [8] 益普索Ipsos《2020年中国广告语盘点》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Matchexpo is an exhibition community platform for event & fair community in China, serving the essential functions of exhibitions, events, fairs, assisting ticket sales, visitor registration and booth reservation, allowing organizers to create, share, find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creating community space for organizers and exhibitors, finding their partners and helping them expand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Online support
Matchexpo: Event Marketing Platform International - Traditional Chinese - Simplified Chinese
| Matchpages Web Builder | Starify omni-Channel Chatbot